“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自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個要求后,“博物館熱”已成為一股風潮并在持續發展,大眾和文物的距離正在拉近。
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大量藏漢文及蒙滿文檔案文獻,是西藏的寶貴文化遺產,也是國家的珍貴財富。為了讓這批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西藏自治區檔案館于2014年啟動《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蒙滿文檔案精選》大型影印叢書文化工程。

△ 圖為《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蒙滿文檔案精選》影印本
歷時4年多,在全國頂級蒙滿文檔案專家們的艱苦努力和精心研究翻譯下,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還原了館藏蒙滿文檔案的真實內容。不久后,這一首次系統地影印公布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蒙滿文檔案文獻的大型叢書將呈現于世。
讓檔案“發聲”,無言勝有言
這些權威的原始檔案只有走出深閨主動“發聲”,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蒙滿文檔案精選》叢書審讀專家領導小組成員丹珠昂奔說,該叢書內容涉及面廣泛、檔案語種豐富、檔案涉及地域廣闊,絕大部分檔案都是原件,是特別珍貴的文獻資料。
“特別是該叢書中涉及八思巴文字的文獻尤其珍貴,這些檔案記載了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的歷史事件和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是證明西藏自古以來屬于中國的強有力的檔案文獻憑證。”丹珠昂奔認為,檔案是歷史的見證者,這批檔案就是最好的論證歷史的論據。

△ 圖為《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蒙滿文檔案精選》影印本中的也孫鐵木兒皇帝就任命斡色爾堅贊為地方稅務官事所頒諭旨(八思巴字)
“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舉措,在這批檔案文獻中也體現得非常透徹。”丹珠昂奔說。
這批檔案中有很多清朝挑選靈童舉行坐床儀式,邀請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進京覲見,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西藏大活佛派人進京呈進“丹書克”,設立金瓶掣簽制度及其實施,委派官員辦理西藏事務,派駐軍隊巡查哨卡守衛邊疆等方面的內容。
“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歷史演變過程。”丹珠昂奔舉例說,為維持藏傳佛教的正常秩序,杜絕在活佛轉世中的爭斗和作假現象,清朝于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定大活佛轉世須經金瓶掣簽并報中央政府批準后,方能正式繼位。即使免于掣簽,也須報中央政府批準。

△ 圖為金瓶與簽牌
200多年來,金瓶掣簽已成為藏傳佛教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
《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蒙滿文檔案精選》檔案影印本和漢譯本的出版發行,不僅給國內的藏學和蒙古學研究者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原始史料,該書的出版也必將備受國際社會的專注。
歷史是現實的根源
《西藏自治區檔案館館藏蒙滿文檔案精選》有八思巴字、滿文、蒙古文、藏文、漢文、托忒文等6 種文字,由于不同檔案文種的屬性決定,還有滿蒙藏漢四體、滿蒙藏文三體、滿蒙文二體、滿漢文二體合璧等多文種書寫。
“多文種的書寫表明我國一直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一直以來,我國各民族之間一直都是交流交往交融的關系。”丹珠昂奔說,大量的多文種檔案同時也表明,清政府實行了一系列民族平等的語言文字政策,促進了各民族語言文字的交流。
歷史發展到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明確規定:我國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丹珠昂奔認為,歷史傳承是在告訴我們,歷史是現實的根源。
以史為鑒,促進西藏發展
“清朝為了自身統治的需要大興黃教,這一做法不僅滿足了群眾的信仰需求,實際上也為清朝統治蒙藏地區、穩定鞏固邊疆局勢發揮了巨大作用。” 丹珠昂奔說。
檔案顯示,清朝歷代皇帝格外重視格魯派(黃教)傳承,雍正皇帝曾親自主持增補《丹珠爾》,將宗喀巴與章嘉的文集收錄其中,并御制序文予以推廣。檔案表明,清朝不僅鼓勵印刷傳播《大藏經》,還要求寺院必須大力培養僧才,加強經典學習與宗風傳承,并經常利用熬茶布施、遣使問安、轉世靈童坐床等機會對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虔誦經卷、潛心修習、訓導僧眾、闡廣佛法等嘉言懿行予以嘉勉。
出于管理西藏事務的需要,清朝政府尤其重視讓“公務員”學習“唐古特學”。在當時,“唐古特學”既是管理機構,又是教學場所,也是學問和技能。從檔案文獻中看,“唐古特學”是管理涉藏事務“公務員”的必修課程。

△ 圖為康熙帝畫像
康熙帝晚年回顧清朝治理天下的成功經驗,曾經十分自豪地宣稱:“教政為一,甚是太平,直至爾之此輩,宏揚釋教,教政昌盛。”又說:“朕統馭天下,惟期率土之民,各安生業,益加興廣政教。”所以,有清一代,皇帝反復強調“教政合一”制度一直不變,“善法崇政”政策始終如一。
“清朝這些舉措,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促進了教政昌盛,增進了族群和諧,達到了以教促政的治國理政目標。”丹珠昂奔強調說,清王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但清朝在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對今人仍然具有啟迪作用。
丹珠昂奔認為,在當下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使檔案文獻價值最大化,讓檔案為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推動藏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作用。